在慢性疼痛机制研究与神经药物测试中,背根神经节(DRG)如同揭开神经奥秘的 “钥匙”。精准的 DRG 原位注射和神经节取材技术,是科研人员探索神经信号传导的核心技能。今天为大家拆解这套高难度实验操作,附详细步骤与避坑指南,建议收藏!
1. 麻醉与固定
2. 定位与暴露
-
沿着背部正中线切开皮肤,接着分离肌肉。
-
仔细咬除目标节段(像 L4、L5)的椎板,使硬脊膜以及下方呈晶莹珠状的 DRG 暴露出来。
3. 镜下精准注射
-
在体视显微镜下开展操作,用精细镊子轻轻提起或者稳定 DRG 周围的组织。
-
选用微量注射器或者胰岛素针。
-
让针尖小心刺入 DRG 包膜,缓慢且稳定地注入预定体积的溶液(一般为 nL-μL 级)。
-
要避免过度牵拉、刺穿神经根以及注射速度过快,以防造成组织损伤或者溶液外溢。
4. 缝合与恢复
仔细缝合肌肉层和皮肤,为动物做好保暖措施助其复苏,同时密切监测动物状况。

(切除椎板时需注意勿损伤脊髓以及神经束)
从暴露到保存的黄金流程
1. 麻醉与固定
2. 充分暴露椎管
3. 精细分离与摘取
-
在显微镜下,使用精细镊子和剪刀:
-
轻柔地分离 DRG 周围的硬膜、脂肪以及结缔组织。
-
清晰辨别与 DRG 相连的背根(感觉根,向脊髓延伸)和脊神经(向外周延伸)。
-
在靠近 DRG 本体的位置切断背根和脊神经。
-
用镊子轻轻夹住神经残端或者 DRG 包膜(避免挤压胞体),将完整的 DRG 取出。
4. 即刻处理
取材之后,立即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处理。例如,若用于 RNA / 蛋白研究,可将其速冻于液氮中;若用于形态学研究,可将其固定于多聚甲醛(PFA)中。
以下附上大小鼠神经节取材图片以及体视镜下神经节大体图片

如图中所示,能明显观察到神经束上有一处膨大组织(神经节)

🚦 避坑指南:资深科研人员的血泪经验
1. 注射失败补救方法
-
针头堵塞:将针退回 5nL,然后再推进,利用压力冲开堵塞物。 -
位置偏移:注射器接荧光染料(如 Fast Blue),在紫外灯下确认染料分布情况。
2. 保障取材完整性
-
在 DRG 下方垫上湿润的滤纸片,防止发生粘连。 -
遇到粘连性结缔组织时,滴加胶原酶 IV(1mg/ml),孵育 2 分钟后再进行分离。
3. 提高术后生存率
-
在椎板缺损的位置覆盖可吸收明胶海绵。 -
术后连续 3 天皮下注射美洛昔康(5mg/kg)和恩诺沙星(10mg/kg)。
本文整理自实验手册,实操需严格遵循动物伦理规范及实验室安全准则。
合作咨询
作者 | 袁洪森
排版 | 翁小云
统筹制作 | 深圳灵赋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
如 有 侵 权 请 告 知 删 除
转 载 请 注 明 以 上 信 息
关于灵赋拓普
深圳灵赋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(简称灵赋拓普)成立于2015年,是一家专注动物科研,服务临床前研究与评价的创新型CRO企业。公司以动物模型为核心,同时开展细胞、病理、蛋白、分子、生化、行为学等一站式服务,赋能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研究。灵赋拓普在深圳南山、光明、坪山及广州拥有研发基地及实验动物中心,提供医疗器械评价、大小动物模型开发、药物筛选与评价、动物饲养等临床前CRO服务。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、专精特新企业、质量管理体系等荣誉认证。公司具有核心研发和专业技术团队,致力于成为全国动物科研服务领跑品牌,实现“愿天下没有难治的疾病”的美好愿景。